- 按反渗透进水水质判断;
- 进行全系统膜元件清洗之前,可以从系统中取出一、两支膜元件,通过进行清洗试验,选择的清洗药品。
一般来说,清洗方法是采用低pH和高pH的清洗液交替清洗(应先低pH后高pH值清洗)。先酸洗后碱洗,或者只采用一种药剂清洗,例如地下水源的铁污染,采用简单的低pH清洗即可。有时清洗液中加入洗涤剂以便去除微生物和**污染物;有些加入螯合剂如EDTA,以便更好地去除胶体、**物、微生物和硫酸盐垢。如果选择清洗剂不当,或清洗顺序不当,可能会使污染恶化。
当然,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让带有游离氯的水与复合膜元件接触,如果发生这种接触,将会造成膜元件性能下降,而且再也无法恢复其性能,在管路或设备杀菌之后,应确保送往反渗透膜元件的给水中无游离氯存在。在无法确定是否有游离氯时,应通过化验来确证。应使用亚硫酸氢钠溶液来中和残余氯,并确保足够的接触时间以保证反应完全。同时,在清洗溶液中应避免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如果使用可能会造成膜元件的不可逆转的污染。
清洗反渗透膜元件的一般步骤:
一、用泵将干净、无游离氯的反渗透产品水从清洗箱(或相应水源)打入压力容器中并排放几分钟。
二、用干净的产品水在清洗箱中配制清洗液。
三、将清洗液在压力容器中循环1小时或预先设定的时间。
四、清洗完成以后,排净清洗箱并进行冲洗,然后向清洗箱中充满干净的产品水以备下一步冲洗。
五、用泵将干净、无游离氯的产品水从清洗箱(或相应水源)打入压力容器中并排放几分钟。
六、在冲洗反渗透系统后,在产品水排放阀打开状态下运行反渗透系统,直到产品水清洁、无泡沫或无清洗剂(通常15~30分钟)。
技术参数
单级回收率:>75%
脱盐率:>98%
**物去除率:>99%
进水温度:15-45℃
环境温度:5-45℃
给水压力:>0.2MPa
控制方式: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使用电源:380VAC50Hz
一级RO产水电导率<10μs/cm@25℃(原水电导率<500μs/cm@25℃)
当反渗透系统(或装置)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进行化学清洗或物理冲洗:
在正常给水压力下,产水量较正常值下降10~15%;
为维持正常的产水量,经温度校正后的给水压力增加10~15%;
产水水质降低10~15%,透盐率增加10~15%;
给水压力增加10~15%;系统各段之间压差明显增加。
进水和浓水的压差较基准状况上升了15%,各段压力差增加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