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氧中心供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其组成主要是由中心液氧站、二级稳压稳流箱、氧气管路、管路开关、氧气快速接头及氧气湿化器等组成。中心液氧站是液氧系统的核心,它主要由真空粉末绝热低温液氧储罐、升压盘管、汽化器、氧气分配器等组成。中心供氧的液态氧工作流程是液氧储罐内的液态氧经汽化器汽化后输入到氧气分配器,通过分配器上的各手动阀分别进入各使用单位的氧气主管路(如高压氧科、内科楼、楼的等);各单位或各楼的氧气主管路由管道井通往各楼层的氧气二级稳压稳流箱,在此分别调至各层终端所需的氧气压力并由各层走廊内的横管通向各病房终端;病人需要时,将湿化瓶插到墙上的氧气快速接头上即可吸入一定湿度的纯净氧气。
当机械通气支持很可能需要超过48-72小时,应予以考虑使用带有声门泌物吸引装置的气管插管。吸引可间断性或持续性进行。Meta-分析表明,使用带有声门泌物吸引装置的气管插管大约可减少55%VAP的发生率。可减少平均机械通气使用日1.1天,以及减少ICU住院天数1.5天,但住院总天数和率并无变化。使用抗生素对这一策略的影响尚不明确。尽管识别需要实施机械通气超过48-72小时的气管插管患者仍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根据以上研究发现其存在降低成本的趋势,故认为其获益还是大于风险的。所有院内紧急气管插管和术前气管插管患者,都应该被认为是具有需要延长机械通气时间的高风险患者。然而,如果重新插管仅仅是为了放置一个带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管内导管,由于更换插管的过程同样可带来反复插管和误吸的所有风险,因此不鼓励推荐。
中心供氧系统气管内插管气囊使用的材料和形状可能也对VAP的风险构成影响。常用的圆柱形聚氯乙烯气囊在气管内会发生褶皱,为口咽部分泌物通过气囊周围漏入下呼吸道提供通道,增加VAP的风险。另一种圆锥形的聚氨酯气囊,被认为是可以有效减少分泌物渗漏的,可以联合使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引流分泌物。在随后的研究中,这些新导管初设计的优点(用途)并没有得到证实。
二、管道系统的安装
气体系统现行标准,问题多多。比如我们内科大楼建设中安装的终端与手术大楼标准和规格不相同,在维护中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尽管气体处理和控制不是很复杂的技术,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观念,所以设计出来的也各不相同。因此,一些方案难免有一些缺陷。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院方也很难在工程验收时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
我院手术大楼在施工过程中也出现过很多问题,例如:由于施工方没有按照程序把管道内的金属屑用高压氮气吹干净,而我们刚刚接触此类工程,完工时并未发现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管道里的金属屑随着氧气气流慢慢带入终端,金属屑经常卡住终端的密封硅胶垫,导致终端不能密闭,从而造成氧气不断的泄漏,给日常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一、中心供氧系统
中心供氧系统包括液氧储槽(汇流排)、汽化器、减压装置、安全报警装置、氧气恒压监视装置、输送管道及终端组成。系统输送压力通过液氧汽化来提供,储存在储槽内的液氧通过汽化器汽化后,经过减压装置减压至0.3-0.5Mpa后,经管道输送到手术室、监护室、病房等终端。在较大的系统中由于各终端压力要求不同,可采用二次减压的方式,液氧一次减压至0.8-1.0Mpa,输送至各功能分区后,再进行二次减压,终达到使用要求压力。
1.氧源部分
氧源以液氧为主。在三百床以下的小型也有采用氧气瓶的,但以液氧为安全可靠。目前,PSA制氧机在一些中也有使用,但前期投入较大,应对其进行较好的维护与管理。液氧储槽、汽化及减压装置应设在室外,其距建筑物的距离在消防规范中未有明确规定,在设计中可参照燃气汽化站的防火间距要求。一般要求设在通风良好,具有防爆措施和运输方便的场所,周围不能有锅炉房,明火,配电房,5M之内的地沟的表面必须封闭,不许上下有通气现象。
2.安全和报警装置
这部分由安全阀和声光电子报警装置组成。报警装置安装在值班室内,当氧源和整个系统管路输出压力低于或高于额定值20%时,它会发出声、光信号,通知值班人员采取相应措施,调整系统正常运行。
3.氧气恒压控制、监视装置
为保证每层楼氧气压力的稳定,可在每层楼的支管道上安装一恒压监视装置,-般设在护士站等有人值班的地方,以保证每层楼氧气压力不低于0.35Mpa,从而进行连续稳定的供氧。
医氧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安装的中心供氧系统有那些优势呢?
中心供氧系统有什么优势,中心供氧系统厂家来和大家讲讲,传统供氧方法将被淘汰,它的弊端是多方面的。
①通常40 L的氧气瓶,重达60 kg,在房间 内靠人力搬运,耸立床头旁,是一项危险而笨重的劳动。
②影响病室清洁而有序的环境 ,并有碍于床边各种活动的进行。